肝质地硬通常提示肝脏存在纤维化或硬化病变,主要与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长期肝损伤有关,需警惕肝功能异常和并发症风险。
-
常见原因
- 慢性肝炎:乙肝、丙肝等病毒长期感染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纤维组织增生。
- 脂肪肝:重度脂肪堆积引发炎症,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
- 酒精性肝病:长期酗酒直接毒害肝细胞,加速肝脏变硬。
- 自身免疫性肝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导致结构改变。
-
相关症状
- 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乏力、腹胀、食欲减退。
- 严重时可见黄疸、蜘蛛痣、腹水(肝硬化典型表现)。
-
诊断与检查
- 超声或弹性成像:无创检测肝脏硬度值,辅助判断纤维化程度。
- 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透明质酸酶等异常升高。
- 肝穿刺活检:确诊肝硬化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
-
应对建议
- 病因治疗:抗病毒(乙肝/丙肝)、戒酒、控制体重(脂肪肝)。
- 定期复查: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超声,跟踪病情变化。
- 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熬夜、滥用药物加重肝负担。
若发现肝质地变硬,应尽早干预以延缓病情进展,避免发展为不可逆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