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辗转体位,关键在于找出并治疗引发该体位的根源病症。当发现患者处于辗转体位,即不停地变换体位、辗转反侧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处理:
- 及时就医检查:由于辗转体位多由疾病引发,像胆结石、缺血性肠绞痛、胆道蛔虫病等导致的疼痛都可能引发。所以,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尽快前往医院。医生一般会通过便常规查看粪便情况,辅助判断有无消化道疾病,比如确诊胆道蛔虫病时便常规是重要检查手段;还会借助 B 超了解胆管、血管等情况,为诊断缺血性肠绞痛、胆道蛔虫病提供依据;通过 X 线明确结石位置、肾脏外形等,辅助诊断肾和输尿管结石;利用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等情况,确诊缺血性肠绞痛;进行胆管造影查看胆管有无结石、蛔虫等,诊断胆管结石等病症。
- 针对原发病治疗:
- 胆管结石:发病后先以排石、疏肝利胆缓解症状,常采用卧床休息、禁饮食或低脂饮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镇痛等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等方式取石。
- 缺血性肠绞痛:轻症患者先进行内科治疗,遵循扩张血管、减低血液黏滞度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原则,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改善肠管血液循环。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管造影证实动脉主干严重狭窄,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手术,如动脉内膜剥脱等手术方式。介入性放射学治疗,如气囊血管成形术、放置钛合金支架等,也可为体弱难以承受手术者提供新途径。
- 胆道蛔虫病:以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调为原则。常用阿托品等药物解痉镇痛,左旋咪唑等药物驱虫,采用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多数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 2 - 5 天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情况,需考虑手术取出虫体、引流胆道,术后还需注意驱虫防止复发。
发现辗转体位切不可忽视,务必及时送医,配合医生检查治疗,以便早日缓解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