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促胃泌素血症是一种由血液中促胃泌素(Gastrin)水平异常升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分泌过多及相关消化道症状。 关键病因包括胃泌素瘤、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典型症状有上腹痛、反酸、消化不良,严重时可引发溃疡。 诊断需结合血液检测和内窥镜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手术切除肿瘤或药物抑制胃酸。
-
病因与机制
高促胃泌素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与胃泌素瘤(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肿瘤异常分泌胃泌素导致胃酸过度分泌;继发性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因胃酸分泌反馈机制紊乱或G细胞增生引发。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也可能导致胃泌素代偿性升高。 -
典型症状
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部分伴有腹泻或消化道出血。胃酸过多易损伤黏膜,增加溃疡风险,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若由胃泌素瘤引起,症状往往更顽固且易复发。 -
诊断方法
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是核心手段,水平显著升高需进一步排查病因。内窥镜可观察溃疡或黏膜病变,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有助于定位肿瘤。标准餐试验或促胰液素激发试验可辅助鉴别胃泌素瘤与其他病因。 -
治疗与管理
- 病因治疗:胃泌素瘤需手术切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抗生素联合疗法;慢性胃炎需长期抑酸和保护黏膜。
- 药物控制: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胃酸,缓解症状。
- 生活调整: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以减少胃部刺激。
若出现持续胃部不适或溃疡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高促胃泌素血症。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