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保局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累计为全国居民减负超过7000亿元。具体措施及成效如下:
一、药品耗材集采与目录管理
-
扩大集采范围
共有143种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其中121种成功签约,平均降价61.7%,预计为全国减负超400亿元。
-
专项治理高值耗材
口腔种植专项治理将种植牙费用从1.5万元降至6000-7000元,降低约533%。
-
罕见病用药保障
新增346种协议期内谈判药,覆盖罕见病、抗感染等领域,累计为患者减负超千亿元。
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
门诊报销覆盖范围扩大
2023年门诊报销覆盖人群增加2.1亿,通过优化门诊统筹政策,进一步降低患者自付比例。
-
异地就医结算优化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规模达3.135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666亿元,同比增长87%。
-
门诊共济制度改革
部分地区试点将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试点地区平均每人每年可减少自费200-300元。
三、其他关键数据
-
医保账户调整 :个人账户划入金额普遍下降(如某地从300元降至380元),但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50%-70%,长期看有利于降低自费。
-
年度减负预测 :通过药品降价、报销优化等措施,预计未来两年为患者减负超900亿元。
总结
2023年医保局通过药品集采、门诊保障升级、异地就医便利化等多措并举,显著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体现了“保基本、防大病”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