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中医药书籍的排名情况:
- 《黄帝内经》
-
作者:中国历代医家
-
编写时期:起源自远古时期,成型于西汉
-
豆瓣评分:9.9分
-
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时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它记载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对我国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伤寒杂病论》
-
作者:张仲景
-
编写时期:3世纪初
-
豆瓣评分:9.7分
-
简介:《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共同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这部医学典籍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中医影响非常大。
- 《难经》
-
作者:秦越人(扁鹊)
-
编写时期:战国时期
-
豆瓣评分:9.3分
-
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由中国古代著名神医扁鹊所写。该书籍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以问答形式记述了八十一个难题,创立了独取寸口等诊法,充实了经络学说。
- 《神农本草经》
-
作者:神农氏
-
编写时期:起源自远古时期,形成自东汉时期
-
豆瓣评分:9.8分
-
简介:《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期最早的中医学著作,相传由远古时期的神农氏所做,东汉时期被当时的医家整理成书。它对药物学经验成果进行了总结,是后世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经典文献之一。
- 《针灸甲乙经》
-
作者:皇甫谧
-
编写时期:公元282年
-
豆瓣评分:8.7分
-
简介:《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最早将针灸与腧穴学相结合。该经典为西晋皇甫谧编撰,共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
- 《金匮要略》
-
作者:张仲景
-
编写时期:3世纪初
-
简介:《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杂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 《温病条辨》
-
作者:吴鞠通
-
编写时期:清代
-
简介:《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主要讲述了温病的诊断和治疗。
- 《本草纲目》
-
作者:李时珍
-
编写时期:明代
-
简介:《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了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是中药学的重要经典。
- 《千金方》
-
作者:孙思邈
-
编写时期:唐代
-
简介:《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 《脉经》
-
作者:王叔和
-
编写时期:西晋
-
简介:《脉经》是中国最早的脉学专著,详细论述了脉诊的方法和理论。
这些书籍不仅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学习中医者必读这些经典之作,以深入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