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脉经》 ,由西晋时期的王叔和编撰,成书于公元3世纪。
详细信息:
-
作者与成书背景
王叔和曾任太医令,结合前代脉学成果与临床经验,系统整理了脉学理论,形成《脉经》。该书成书于西晋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
内容与结构
全书共分10卷、98篇,归纳了24种脉象(如浮、沉、迟、数等),并统一了脉象标准,改进了脉法。通过脉搏的次数、形态、节律、气势和通畅程度进行诊断,结合望、闻、问三诊综合分析。
-
学术价值
-
理论贡献 :系统阐述了脉象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奠定了脉学理论基础。
-
临床意义 :首次将中风脉象定义为“紧”,霍乱脉象描述为“小”,与现代医学认知高度契合。
-
国际影响 :被欧洲、亚洲多国重视,对世界医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
-
历史地位
《脉经》是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历代医家均以之为论脉辨证的核心依据,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影响深远。
《脉经》不仅是中医脉学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