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记载的脉象数量存在不同说法,需结合历史演变来理解:
-
王叔和《脉经》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王叔和在《脉经》中系统归纳了 24种脉象 ,包括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
-
后世发展
-
李时珍《濒湖脉学》在24种基础上增加了 濡、短、长、牢、疾 五脉,形成 27种脉象 。
-
部分医书采用更细分的分类方式,如28脉(含浮、沉、迟、数等24种+濡、短、长、牢、疾)。
-
-
核心贡献
王叔和的24种脉象分类法奠定了中医脉学的基础,被唐代太医署列为必修教材,并对阿拉伯医学产生了影响。
总结 :《脉经》记载的脉象本义为24种,后世医书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若以《濒湖脉学》的27种为准,则代表了脉象分类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