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合作医疗只需三步: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目前全国已实现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通过线上渠道(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后,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报销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比例”,长期居住人员还可双向享受待遇,急诊抢救无需备案。
-
备案分类办理
长期异地居住(如退休安置、外派工作)需提供居住证明或单位材料,临时外出(如转诊、旅游急诊)可通过小程序承诺备案,部分地区支持“出院前补备案”。线上提交后2个工作日内生效,120个地区已实现“即时备案、即时生效”。 -
结算规则透明
费用结算采用“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即药品和诊疗项目按就医地标准,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按参保地规定。门诊慢特病(如透析、放化疗)正逐步纳入直接结算范围,2025年前住院直接结算率将超70%。 -
操作流程优化
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后选择备案类型、填写就医地并上传材料,部分情况可签署电子承诺书。备案后可在备案地所有联网机构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直接结算,无需垫付资金。 -
注意事项提醒
备案有效期内可多次使用,但需注意参保地与备案地待遇是否双向开通(如长期居住人员)。大额费用(3万元以上)就医地会加强核查,建议提前查询定点机构开通情况。
异地就医合作医疗已大幅简化流程,线上备案和直接结算成为主流,建议提前了解参保地细则并留存结算单据以备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