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丧失是指人突然失去知觉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常见原因包括低血糖、脑卒中、癫痫发作或严重外伤等。正确处理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危险信号、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同时避免盲目移动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1. 判断意识状态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若完全无应答、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如喘息),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2. 确保安全与环境
• 若因癫痫发作倒地,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到口中。
• 如怀疑外伤或坠落,避免随意搬动,以免加重脊柱或内脏损伤。
3. 保持呼吸道畅通
• 将患者平放,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 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必要时用纱布清理,但勿用手指深掏。
4. 紧急医疗支持
• 拨打急救电话,明确说明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及可能诱因(如糖尿病史、头部撞击等)。
• 若患者无呼吸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
5. 记录与观察
记录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抽搐、面色苍白等),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至关重要。
遇到意识丧失时,冷静行动比慌乱更重要。即使患者短时间内恢复意识,也需就医排查潜在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