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意识丧失患者时,立即评估环境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生命体征并启动急救系统是关键。意识丧失可能由心脏骤停、低血糖、脑卒中或癫痫等引发,正确的急救措施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1. 快速识别与判断
•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确认无反应后判断为意识丧失。
• 观察胸廓起伏5-10秒,若呼吸异常或停止,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 黄金4分钟原则:脑细胞缺氧超过4分钟将造成不可逆损伤,需争分夺秒施救。
2. 急救体位与呼吸道管理
• 将患者平躺于硬质地面,解开颈部衣物,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 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一手压前额,另一手抬下颌至耳垂与地面垂直。
• 若怀疑颈椎损伤,改用“推举下颌法”避免颈部移动。
3. 生命支持与紧急呼救
• 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见胸廓隆起为有效),配合胸外按压(深度5-6cm,速率100-120次/分)。
• 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明确告知:患者状态、事发地点、已采取的措施,并保持电话畅通。
•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优先使用并遵循语音提示操作。
4. 特殊情况处理
• 癫痫发作:保护头部避免碰撞,清除周围危险物品,发作停止后侧卧位清理口腔。
• 低血糖昏迷:确认患者可吞咽后,喂服含糖饮料或蜂蜜,禁止强行灌入避免误吸。
• 脑卒中征兆(如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记录发病时间,禁止喂食喂水,等待专业救援。
5. 避免常见错误
• 切勿摇晃或强行扶起患者,可能加重脑损伤或诱发呕吐。
• 非专业人员不推荐实施复杂的急救操作(如针刺人中),避免延误黄金抢救时间。
• 未排除心脏问题前,禁止喂药或大量饮水。
意识丧失的急救需遵循“评估-干预-转运”的标准化流程。普通民众可通过红十字会等机构学习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掌握按压深度、人工呼吸比例等核心技能。日常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如糖尿病、癫痫患者),便于急救人员快速获取病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