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癖是脂肪肝的前兆。
肝癖的定义
肝癖,中医病名,是指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肝癖又名肝痞,相当于西医学的脂肪肝。
肝癖的症状
- 胁胀或痛:由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胁部胀痛。
- 右胁下肿块:肝体肿胀,或进而致气血瘀滞,以致瘀痰互结,形成肿块。
- 疲乏:肝脏功能下降,影响能量代谢,导致疲倦乏力。
- 腹胀不适:肝脾不健,营气不化而酿生湿浊,湿浊凝聚则形成痰,痰湿淤阻于肝则肝体肿胀,导致腹胀。
- 体胖,苔腻,脉滑:体型肥胖,舌苔腻,脉象滑,为痰湿内盛的表现。
肝癖的病因
肝癖多因素体痰湿内盛,或嗜食肥甘,或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所致。
- 素体痰湿内盛:体质因素,易生湿痰。
- 嗜食肥甘: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湿酿痰。
-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 脾失健运: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成痰。
肝癖的检查
- 一般检查:肝脏肿大、充实,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
- 实验室检查:血脂增高。
- 超声波及病理学检查:出现脂肪肝。
肝癖的诊断
- 多发生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人,起病多缓慢。
- 肝区疼痛,胁胀,疲乏,腹胀不适,体胖,苔腻,脉滑。
- 肝脏肿大、充实,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
- 血脂增高。
- 超声波及病理学检查出现脂肪肝,肝功能可见异常。
肝癖的治疗
肝癖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肝癖是脂肪肝的前兆,其症状和体征与脂肪肝的表现密切相关。一旦出现肝癖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止脂肪肝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