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胖是多种内分泌疾病、代谢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的重要前兆,其核心特征为体重异常增加伴随原发病的典型症状。关键亮点:与单纯性肥胖不同,继发性肥胖需优先治疗原发病,仅靠节食运动难以改善;常见诱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且可能伴随高血压、月经紊乱等警示信号。
-
激素失衡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率骤降,患者出现怕冷、便秘、面部浮肿,体重持续增长;库欣综合征因皮质醇过量引发“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常伴皮肤紫纹和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则因胰岛素抵抗导致腹型肥胖,合并痤疮、多毛等雄激素升高表现。 -
下丘脑-垂体异常
下丘脑损伤(如肿瘤、炎症)会破坏食欲调节中枢,引发不可控的暴食行为,同时伴随体温波动、尿崩症;垂体瘤可能干扰生长激素分泌,成人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肌肉流失。 -
药物与医源性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或胰岛素,可能直接刺激脂肪合成或增加食欲。此类肥胖在停药后可逆,但需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
罕见肿瘤与遗传病
胰岛素瘤患者因反复低血糖被迫过量进食;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2岁后出现病理性饥饿感,导致极度肥胖。这类情况需基因检测或影像学确诊。
提示:若半年内体重骤增超10%、合并异常体征(如皮肤紫纹、月经失调),或常规减重无效,应尽早就诊内分泌科排查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可显著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