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状胸是一种由慢性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胸廓畸形,主要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常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种胸廓变形是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肺泡扩张的结果,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
典型特征
桶状胸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接近1:1(正常人为1:2),肋骨呈水平走向,胸骨角隆起。患者常伴随"锁骨上窝凹陷消失"和"呼气延长"现象,严重时可见呼吸时辅助肌群参与运动。 -
核心病因
主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尤其是肺气肿患者。长期炎症导致肺泡壁破坏,肺组织失去弹性回缩力,使胸廓在呼气时无法正常回位。其他诱因包括长期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
功能影响
胸廓变形会降低肺通气效率,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加重。由于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患者需要通过撅嘴呼吸来维持气道压力,严重者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
诊断与干预
通过胸片可见"膈肌低平"和"心影狭长"等特征,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FVC比值降低。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氧疗和呼吸康复训练,极少数严重病例需胸廓成形术。
早期控制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戒烟并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出现持续呼吸困难或紫绀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