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间质纤维化不是正常现象,而是肾脏受损后的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间质区域胶原沉积和功能细胞减少,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肾衰竭。其核心危害在于不可逆的肾脏结构破坏,需通过早期干预延缓进展。
分点解析:
-
病理本质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终末途径,由炎症、缺血或毒素等因素触发,成纤维细胞活化后过度分泌细胞外基质,取代正常肾组织。 -
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夜尿增多、贫血、高血压;晚期则表现为肌酐升高、尿蛋白异常,需通过肾活检确诊纤维化程度。 -
加速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是常见诱因,长期滥用止痛药或接触肾毒性物质(如马兜铃酸)也会显著增加风险。 -
干预关键
控制原发病(如降压、降糖)是基础,抗纤维化药物(如ACEI/ARB类)可减缓胶原沉积,但已形成的瘢痕组织无法完全消除。
总结提示
肾间质纤维化属于异常病理状态,早筛查(尿检、肾功能监测)和病因管理是防治核心。一旦发现异常指标,建议尽早就诊评估纤维化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