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常见原因包括左心衰竭、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缺血等,核心机制是肺淤血和气体交换障碍。以下是具体分析:
-
左心衰竭
左心室泵血能力下降时,血液淤积在肺部毛细血管,引发肺静脉高压和肺水肿。典型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憋醒需坐起缓解)以及端坐呼吸(被迫保持坐姿)。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
心脏瓣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疾病会干扰血流动力学,导致肺循环淤血。例如,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直接增加肺静脉压力,诱发呼吸困难。 -
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收缩力减弱,泵血效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能突发急性肺水肿,伴随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淋漓等危重症状。 -
其他心脏疾病
右心衰竭(如肺心病)通过体循环淤血间接影响呼吸;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会限制心脏舒张,减少血液回流;心律失常(如房颤)也可能因心输出量下降引发气促。
提示:若出现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无法平卧等症状,需及时排查心脏问题。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病情进展至急性肺水肿等危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