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基数/平均工资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涉及两个层面: 年度缴费指数 和 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年度缴费指数计算
-
公式
年度缴费指数 = 当年缴费基数 /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
-
若缴费基数高于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
-
若低于60%,按60%计算;
-
在60%-300%之间则按实际比例计算。
-
-
示例
假设某职工2023年缴费基数为8000元,当地平均工资为6000元,则:
年度缴费指数 = 8000 / 6000 = 1.33(符合60%-300%区间)。
二、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计算
-
公式
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 = 所有年度缴费指数之和 / 实际缴费年限(月数)
- 若缴费年限不足1年按1年计算。
-
示例
若某职工缴费年限为20年,每年缴费指数分别为1.2、1.1、1.3,则:
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 = (1.2 + 1.1 + 1.3) / (20×12) = 3.6 / 240 = 0.015(即1.5%)。
三、注意事项
-
缴费基数调整
-
每年根据职工工资和当地平均工资调整缴费基数,可能涉及“基数上下限”规定。
-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奖金、津贴等六部分。
-
-
特殊群体计算
- 1993年前参加工作但未缴社保的“视同缴费人员”,其缴费指数按复员转业前12个月工资/当年平均工资计算。
-
影响养老金
- 该指数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指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四、查询方式
可通过社保网站、电话、线下机构或APP查询个人历年缴费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