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胁痛是一种由肺痨、浊毒或恶性肿瘤侵袭胸膜,导致气血瘀滞、络脉不和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胸胁刺痛、干咳和胸膜摩擦音。其疼痛常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多伴随发热、盗汗等痨病特征,需通过X线及体格检查确诊,并与悬饮、胁肋痛等疾病鉴别。
-
病因与机制
干胁痛的核心病因是痨虫或浊毒侵袭胸膜,灼烁阴液,气血瘀滞。肺痨病史是常见诱因,其他如恶性肿瘤、虫菌感染也可能引发。病理表现为胸膜纤维化,呼吸时脏层与壁层胸膜摩擦产生疼痛和摩擦音。 -
典型症状
患者以胸下部前侧面刺痛为主,活动时加重,伴干咳、低热、消瘦。听诊可闻及局限的胸膜摩擦音,X线显示无胸腔积液但呼吸受限。部分患者出现颧红、盗汗等阴虚火旺表现。 -
诊断与鉴别
需结合肺痨病史、血沉增快及影像学检查。与悬饮(胸腔积液)、胁肋痛(沿肋骨放射痛)或肝著(右胁钝痛)等区分,后者通常无胸膜摩擦音或发热症状。 -
治疗与调护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肝火犯肺证需清肝泻肺,瘀滞胸胁证宜化瘀通络,阴虚火旺证侧重滋阴降火。西医以抗纤维化药物为主,严重者需肺移植。患者应避免劳累,循序渐进运动,注重营养补充。
早期干预可缓解症状,但需长期随访以防复发。若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受限,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