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的来历可综合以下历史脉络梳理:
一、早期迁徙与聚居(唐宋时期)
-
商人迁徙
自唐宋以来,波斯、阿拉伯商人沿丝绸之路来到新疆,部分定居于此。他们以经商、传教为生,形成早期聚居区,被称为“蕃客”。
-
官方管理下的聚落
唐朝政府在长安、广州等地设立“蕃坊”,管理外来穆斯林,形成相对自治的社区。
二、元明时期的关键迁徙
-
大规模中亚、西亚移民
元明时期,因西域战争(如蒙古西征)和丝绸之路贸易,大量中亚、西亚穆斯林(包括士兵、工匠、学者)迁入新疆。他们与当地民族通婚,逐渐形成具有伊斯兰教信仰的群体。
-
清代的迁徙潮
清雍正、乾隆年间,因天灾人祸,陕甘等地的回族人被迁徙至新疆,通过屯垦实边政策大规模聚居,使新疆回族人口显著增长。
三、民族融合与形成
-
与本土民族的交融
回族先民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本土民族长期杂居,逐渐接受其语言、文化,同时保留伊斯兰教信仰。明中叶后,随着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两者进一步融合。
-
族群称谓的演变
“回回”是回族最早的自称,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指唐代安西(今新疆)的“回纥”人。元代后逐渐演变为对所有穆斯林的统称,明清时期则固定为“回族”。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
回族通过贸易、军事等途径成为新疆重要社会力量,尤其在北疆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
元代“色目人”政策为回族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疆回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形成既包含外来移民的直接贡献,也依赖与本土民族的长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