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且末山料中的“远矿料”,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定义与产地
-
地理位置
且末远矿料产自新疆且末县境内的玉山,属于和田玉山料的一种,与近矿(离县城近、开采早的料)相对。
-
历史背景
且末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历史上曾与和田、若羌等地共同构成和田玉主要产地。
二、与近矿料的区别
-
物理特征
-
远矿料糖色偏褐色、肉色偏黄,细度尚可但整体质感较粗。
-
近矿料色调更老熟(偏暗沉),如弥勒玉的细润感更受市场青睐。
-
-
品质与市场定位
-
近矿料因“老熟”特性,常呈现高级红糖白肉的视觉效果,更符合传统玉器审美。
-
远矿料虽糖色较浓,但部分优质品种(如米达料)因打灯无结构,属顶级山料,市场认可度较高。
-
三、市场现状与交易特点
-
供应与稀缺性
近矿料因开采较早,优质资源已接近枯竭,市场上多见远矿料。
- 部分远矿料通过“麻袋料”形式交易,存在赌性成分,需结合矿上报价现场开包判断。
-
价格与价值
远矿料价格受品质、矿坑类型(如卡羌坑、杨家坑)及市场炒作影响较大,优质者可达近矿料水平。
四、其他相关说明
-
且末玉种 :包含糖白、糖青、青白等多种类型,远矿料中糖白、糖青占比相对较高。
-
文化价值 :且末作为玉石之路发祥地,其山料承载历史文化意义,部分矿坑(如戚家坑)具有收藏价值。
远矿料是且末玉料中开采难度大、糖色较浓的类别,但部分顶级品种因独特质感和稀缺性,在市场上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