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尽管临近海洋,但仍然形成沙漠气候,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大气环流控制
-
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撒哈拉沙漠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抑制了云层形成和降水过程,导致地表干燥少雨。
-
东北信风的作用
东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携带的湿气较少,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地区的干燥程度。
二、地形与洋流影响
-
地形阻挡作用
撒哈拉东侧为埃塞俄比亚高原,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使内陆地区难以获得充足降水。阿特拉斯山脉等北缘山脉也起到了类似屏障作用。
-
寒流降温减湿
西部沿岸的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分别对西北和西南海岸产生降温减湿效果,但受限于干燥的大气条件,难以形成有效降水。
三、地质板块活动
非洲板块北移导致撒哈拉地区长期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之下,加上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如阿特拉斯山脉)阻挡湿润气流,为沙漠形成提供了宏观气候条件。
总结
撒哈拉沙漠的沙漠化是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和地质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临近海洋,但副热带高压、信风带控制以及地形屏障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