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溃疡是发生在食管黏膜层的破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反酸和吞咽困难,常见诱因包括胃酸反流、药物刺激或感染。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出血、狭窄等并发症。
-
核心症状识别
疼痛多出现在进食后,呈烧灼样或针刺感,平躺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食物卡噎感,伴随呕血或黑便提示存在出血性溃疡。 -
主要致病机制
- 胃食管反流:胃酸长期腐蚀食管下段黏膜
- 药物因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直接损伤
- 感染因素: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侵袭
- 其他诱因:长期饮酒、辛辣饮食刺激
-
诊断黄金标准
胃镜检查能直观观察溃疡位置、大小及分期,必要时需进行活检排除恶性病变。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量化胃酸反流程度。 -
阶梯治疗方案
- 基础治疗:抑酸药(PPI)连用8周,黏膜保护剂辅助
- 顽固性溃疡:需叠加促动力药或抗焦虑药物
- 并发症处理:出血采用内镜下止血,狭窄需球囊扩张
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达30%。建议治疗后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同时纠正吸烟、夜间进食等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