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肺是肺部CT影像上呈现蜂窝状改变的特征性表现,主要与间质性肺病相关,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病等疾病。这种病理改变提示肺部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中老年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时,蜂窝肺是其典型影像学特征。病变多分布于双肺基底部,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病情常持续恶化。 -
结缔组织病继发肺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疾病可引发肺间质病变,CT显示胸膜下蜂窝样改变伴磨玻璃影。这类患者往往先出现关节疼痛、雷诺现象等原发病症状。 -
过敏性肺炎慢性期
长期暴露于霉尘、动物蛋白等过敏原后,肺部可形成弥漫性蜂窝囊腔,同时伴有支气管扩张。脱离过敏原后部分病变可能停止进展。 -
尘肺病晚期表现
矽肺或石棉肺患者在接触粉尘10-20年后,双肺上叶可能出现对称性蜂窝样变,常合并肺大疱和胸膜增厚。 -
放射性肺纤维化
胸部放疗后6-12个月可出现照射区域的蜂窝状纤维化,边界清晰呈几何图形分布,可能伴随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病史。
当影像检查发现蜂窝肺征象时,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甚至肺活检综合判断。虽然现有治疗无法逆转纤维化,但抗纤维化药物、氧疗等措施可延缓病情进展,尘肺和过敏性肺炎患者更需彻底脱离致病环境。定期肺功能监测对评估疾病进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