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肺是晚期肺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尤其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结缔组织病相关肺损伤等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核心特征是肺组织因异常修复形成蜂窝状囊腔,导致气体交换障碍,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部分癌症,需警惕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早期信号。
-
核心关联疾病
蜂窝肺最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占诊断标准的决定性指标之一。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慢性过敏性肺炎、石棉肺等疾病进展至晚期时,也可能出现蜂窝肺样改变。部分遗传性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或长期粉尘暴露者亦是高危人群。 -
典型症状与预警信号
- 进行性呼吸困难:初期仅活动后气促,后期静息状态亦缺氧;
- 顽固性干咳:抗感染治疗无效,伴少量白痰;
- 全身症状:消瘦、乏力、杵状指(趾)等。
若三个月内症状持续加重,需立即就医排查。
-
诊断与影像特征
高分辨率CT是确诊关键,可见胸膜下密集的囊状气腔(直径3~10mm),壁厚清晰,呈网格状或蜂窝样排列。需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鉴别,病变分布(如肺底为主提示IPF)有重要提示意义。 -
治疗与日常管理
- 抗纤维化药物:延缓肺功能下降,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瘢痕;
- 氧疗与康复训练:改善缺氧,提升生活质量;
- 环境控制:避免粉尘、新装修污染,严格戒烟;
- 中医调理:部分验方(如温肺化纤汤)可缓解症状,需专业辨证使用。
总结:蜂窝肺是肺部严重纤维化的终局表现,早诊早治可延缓进展。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不明原因气短或咳嗽时,务必优先排除肺纤维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