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需立即就医,核心处理原则包括: 补液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必要时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
紧急医疗干预
确诊后需住院治疗,重点监测肾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注意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
对症治疗
- 贫血处理:严重溶血时输注洗涤红细胞,避免加重血栓。
- 高血压控制: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或ACEI类药物,目标血压控制在儿童<90百分位、成人<130/80 mmHg。
- 血小板管理:避免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微血栓),除非活动性出血。
-
肾脏替代治疗
约50%患者需短期透析(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指征包括无尿>24小时、肌酐急剧上升或严重高钾血症。 -
特殊疗法
- 血浆置换:适用于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或重症病例,清除毒素并补充ADAMTS13酶。
- 单抗药物:如依库珠单抗(抗补体C5抑制剂),用于非典型HUS(补体异常激活型)。
-
并发症预防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NSAIDs),感染期需积极抗感染;腹泻相关HUS(典型HUS)以支持治疗为主,通常无需抗生素。
提示:HUS预后与病因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儿童典型HUS多数可恢复,成人或非典型HUS需长期随访肾功能。任何疑似症状(如酱油色尿、少尿)应立即急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