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导向是 公益性 ,这是其核心原则和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益性是根本导向
-
破除逐利机制
公立医院需从以营利为目标转向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核心,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
服务全民健康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体,其服务对象覆盖全体公民,绩效表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
二、具体实现路径
-
完善收费与薪酬机制
建立以医疗服务为导向的收费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劳动价值。
-
动态调整机制
实施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区域医疗需求等科学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
协同机制建设
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建立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的综合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政策保障与目标
-
财政与监管支持
各级政府需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完善医保控费机制,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院合理定价。
-
区域均衡布局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缓解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
创新药与中医药发展
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四、核心要求
-
坚持基本定位 :公立医院需始终以公益性为根本,避免市场化运营偏差。
-
质量与安全并重 :在保障公益性的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确保患者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公立医院改革旨在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行业自律”的新型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实现公益性与效率的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