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自201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服务质量与能力提升
-
临床服务能力增强
通过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联合体建设等措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诊疗病种覆盖范围逐年增加,部分医院开始开展高难度手术,患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
分级诊疗体系完善
多地探索“分级诊疗”“三医协同”模式,例如南宁市通过“一号管三天”复诊模式累计减免费用400万元,潍坊市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名医工作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医疗技术突破
部分医院如太原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等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二、医疗保障与费用控制
-
医保机制优化
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障等制度,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患者就医负担得到缓解。
-
费用合理化
通过药品占比、耗占比下降(如同比下降5%、2%)和门诊、住院人均次费用降低(分别下降3.6%、1.7%),实现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三、医院管理效能改革
-
管办分开深化
探索设立政府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委托运营等多种模式,强化政府办医职能,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
绩效考核体系完善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覆盖5456家,通过量化指标引导医院提升诊疗能力、合理用药水平等。
四、患者体验改善
-
沟通服务优化
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满意度提升,门诊护士沟通、住院医生回应等环节表现突出。
-
健康素养提升
2024年南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75%,连续九年保持全国领先,孕产妇、新生儿等关键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其他重要进展
-
药占比、耗占比下降 :部分医院通过集中采购、临床路径管理等措施,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
-
智慧医院建设 :太原市等城市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智能化服务。
总结
公立医院改革通过质量提升、医保优化、管理创新等多措并举,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但仍需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