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最新政策主要围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改革展开,重点包括编制管理、薪酬机制、医保支付和监管体系等方面。以下是综合梳理的核心内容:
一、编制管理改革
-
动态调整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提出建立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制定人员编制标准,通过财政投入倾斜支持县级和贫困县医院。部分省份(如江苏、西安)已试点将编外人员纳入编制,缓解医院工作负担。
-
功能定位与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需明确功能定位(如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诊疗等),将公益性指标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薪酬总量等挂钩,强化公立医院的主体作用。
二、薪酬与激励机制
-
破除以药补医
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医疗成本,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价格机制。
-
薪酬制度改革
-
实施差别化薪酬政策,体现不同层级、类型医院的功能定位;
-
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取消药品加成,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
-
三、医保支付与监管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广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化支付方式,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将支付标准与临床价值评估相结合。
-
强化监管与反商业贿赂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
四、其他关键措施
-
分级诊疗与区域协同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分级诊疗就医格局,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实现区域内医疗协同。
-
信息化与透明度
完善医疗数据管理,建立内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同时加强社会监督,设立举报渠道。
五、政策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公立医院将逐步实现从“创收型”向“公益性”转变,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以上政策体现了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的原则,未来各地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