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主要包含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能力、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七大方面,具体如下:
一、医院管理(228分)
-
组织架构与职责
医院需建立清晰的管理层组织架构,明确院长、副院长及职能部门负责人职责,设立医务、护理、行政、财务等科室并规范权限。
-
质量管理体系
需制定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保障医疗、护理、行政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
职能科室需齐全(如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并配备合格科室主任,人员档案和薪资管理规范。
二、医疗服务质量(321分)
-
基本医疗能力
具备常见疾病诊疗和常见手术能力,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满足社区医疗服务需求。
-
临床路径与规范
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操作流程,降低医疗差错率。
-
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患者满意度达到一定标准。
三、临床能力(核心指标)
-
诊疗技术 :掌握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能力。
-
科研与教学 :承担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医学教育及培训。
四、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100分)
-
科研能力 :近3年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
-
教学水平 :承担医学院校教学任务,建立实习基地。
-
社会服务 :开展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等社会活动,服务覆盖人群达标。
五、可持续发展(50分)
-
资源配置 :医疗设备、药品等物资保障充足,信息化建设先进。
-
成本控制 :建立合理收费机制,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六、监测指标体系
-
日常运行 :床位使用率、药品耗材采购规范等。
-
质量与安全 :手术成功率、感染控制指标等。
-
患者反馈 :投诉处理及时率、满意度调查结果。
七、评审流程与结果应用
-
自我评价与改进 :医院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制定改进计划。
-
实地评审 :专家团队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核等方式评估。
-
结果应用 :评审结果与医院等级、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挂钩。
以上标准综合了国家及地方最新政策,不同地区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指标权重。医院需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版文件(如2022/2023年版)为基础,结合本地医疗资源和服务需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