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眩,即临床上常说的“眩晕”,是指人体对空间的感知出现障碍,从而产生自身或外界环境移动的错觉。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因,眩晕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两大类,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等。
1. 晕眩的分类
- 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病变引起,如脑肿瘤、脑梗塞、后循环缺血等。
- 周围性眩晕:与前庭系统病变相关,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炎等。
2. 常见症状
- 眼花、视物不清、天旋地转。
- 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
- 平衡失调、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
3.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前庭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 手法复位:针对耳石症,通过手法复位耳石位置。
- 前庭电刺激:通过微电流调节失衡的神经信号,改善眩晕症状。
总结
晕眩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症状集合。了解其分类、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出现持续或严重的眩晕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