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通过历史条约和后续边界协议,共占中国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数据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提及。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历史侵占背景
-
沙俄时期割让
19世纪中叶,沙俄通过《伊犁条约》(1881年)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
后续边界争议
沙俄在帕米尔地区(约2.4万平方公里)的侵占行为引发中哈边界争议,1892-1895年通过《中俄帕米尔界约》等协议解决,但中国仍割让塔城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约7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哈萨克斯坦的领土归还
-
2008年主动归还
2008年哈萨克斯坦主动归还中国10处战略要地,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相当于35个澳门),包括阿拉山口、察汗鄂博地区等。这些领土原属中国,沙俄扩张时期被强行侵占。
-
归还原因
-
历史遗留问题:部分领土存在争议,但双方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边界。
-
维护地区稳定:哈萨克斯坦通过归还领土展现对和平稳定的贡献,深化中哈友好关系。
-
三、当前中哈边界状况
-
边界协议
1992年中哈开始边境谈判,1994年和1998年签订《中哈国界协定》及补充协议,2008年通过《中哈国界补充协定》最终确定1700多公里边界。
-
争议解决机制
双方建立定期勘界机制,确保边界长期稳定。
总结
哈萨克斯坦通过历史条约割占中国44万平方公里领土,但后续通过谈判归还了1100平方公里。当前中哈边界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争议领土基本解决。这一过程反映了历史遗留问题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通过对话解决争议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