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节是尿道旁腺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尿道口或远端尿道出现结节状肿物,可能伴随排尿困难、血尿、尿痛等症状,需警惕恶性病变风险。其病因复杂,可能与反复感染、增生性疾病或癌前病变相关,通常不会自行消失,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后针对性治疗。
尿道结节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血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尿道局部肿胀或红色肿物,随着病情进展,肿物可能增大并形成溃疡,甚至引发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转移。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无痛性血尿或持续排尿障碍,应尽早就医排查。
病因方面,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反复泌尿系感染、长期憋尿、不洁性生活等刺激尿道黏膜;增生性疾病如尿道肉阜、乳头状瘤可能恶变;尿道黏膜白斑等癌前病变也可能进展为结节。高龄、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加风险。
诊断需结合尿道镜检查、组织活检及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尿检仪可能存在误差,需以人工镜检结果为准。
治疗方式取决于结节性质:
- 良性结节:抗感染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如激光、电切);
- 恶性结节:需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淋巴结,术后可能需辅助放化疗。
预防建议包括避免长期憋尿、注意泌尿卫生、定期体检。尤其对于高危人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若确诊为恶性,5年生存率与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下段尿道癌预后优于上段。
发现尿道结节切勿拖延,及时明确病因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