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功能减退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和定期监测综合管理。关键处理步骤包括:补充缺乏的激素(如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针对原发病(如肿瘤、炎症)干预,以及长期随访调整方案。
1. 激素替代治疗
根据激素缺乏类型选择对应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口服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应激时需加量。
- 甲状腺功能减退:左甲状腺素钠替代,需定期查TSH水平。
- 性激素缺乏:男性用睾酮,女性用雌激素/孕激素(需结合生育需求)。
- 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需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成人酌情使用。
2. 病因治疗
- 垂体瘤:手术切除、放疗或药物(如溴隐亭治疗泌乳素瘤)。
- 感染/炎症:抗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 产后大出血(席汉综合征):需终身激素替代并预防并发症。
3. 长期监测与生活管理
- 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如皮质醇、甲状腺功能)和垂体MRI(如有肿瘤史)。
- 应急处理:感染、手术时需调整激素剂量,避免肾上腺危象。
- 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总结:垂体功能减退需个体化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