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是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的症状,常见于胆道结石、肿瘤(如胆管癌、胰头癌)、胆道炎症或狭窄、先天性疾病(如胆道闭锁)等疾病。患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深黄、大便陶土色及皮肤瘙痒,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 胆道结石: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嵌顿阻塞胆道,是良性梗阻最常见原因,常伴剧烈腹痛与发热。
- 恶性肿瘤:胰头癌、胆管癌等压迫胆管导致进行性黄疸,多伴随体重下降和晚期腹痛。
- 炎症与狭窄:慢性胰腺炎、胆管炎或术后疤痕致胆道狭窄,引发反复黄疸与感染。
- 先天性疾病:新生儿胆道闭锁表现为出生后持续黄疸和陶土样便,需早期手术干预。
- 其他因素:寄生虫感染(如胆道蛔虫)、外伤或转移瘤压迫胆管等也可能诱发梗阻性黄疸。
若出现黄疸症状,应尽快通过超声、CT或MRCP等检查明确梗阻部位与病因,避免延误恶性疾病的治疗时机。多数病例通过手术、支架置入或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