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源性水肿并不正常,它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1. 成因
- 肾炎性水肿:由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
- 肾病性水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 肾功能不全:肾排泄功能减弱,水钠排出减少,导致体内水分蓄积。
2. 症状
- 水肿:通常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下肢甚至全身。
- 伴随症状: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可伴发心力衰竭。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
- 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等,用于发现肾脏结构异常。
- 肾穿刺活检:用于病因不明或病情严重者。
4. 治疗
- 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 利尿治疗:缓解水肿症状。
- 生活方式调整:限制钠盐摄入,注意休息,平躺时抬高下肢以改善静脉回流。
总结
肾源性水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表现,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若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