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源性水肿是一种因肾脏疾病导致的水分潴留现象,常表现为眼睑、颜面部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常伴随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1. 典型症状
- 水肿: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足踝、下肢,严重时全身水肿。晨起及午后表现尤为明显。
- 血尿: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严重者呈鲜红色。
- 蛋白尿:尿液混浊,严重时呈白色。
- 伴随症状:可能伴随高血压、少尿、发热等,具体表现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2. 成因与机制
-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水分和钠无法正常排出。
- 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降低胶体渗透压,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 水钠潴留:肾脏病变导致钠水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水肿。
3. 治疗方法
- 对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进行治疗。
- 利尿剂治疗: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促进钠水排出。
- 补充蛋白:对低蛋白血症患者补充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卧床休息等,有助于减轻水肿。
总结
肾源性水肿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水肿,伴随尿常规异常及高血压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因,结合利尿、补充蛋白等综合措施。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