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异常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核心处理原则包括生命体征稳定干预、营养支持和家庭社会协作。 急性期以保障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慢性期需结合药物、行为矫正及长期心理治疗,同时需警惕误吸、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
急性期生命支持
极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器官衰竭或电解质紊乱,需ICU监护并联合营养科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吞咽障碍者需调整食物形态(如糊状、增稠流质),采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估风险,避免误吸引发肺炎。 -
医学干预与药物辅助
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可短期使用改善情绪、食欲的药物(如抗抑郁药),内分泌异常(如甲亢、糖尿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失智患者异常进食行为需通过引导识别食物、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误食异物风险。 -
心理与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纠正对体型的病态认知,家庭治疗能改善家庭互动模式。暴食症患者需建立规律进食计划,通过记录饮食日记减少冲动进食。 -
营养管理与环境优化
分餐制(每日5-6小餐)减轻吞咽负担,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就餐环境需安静无干扰,患者能力(如防滑勺、斜口杯),避免催促或批评加重焦虑。 -
长期康复与社会支持
学校、职场需提供包容环境,定期随访监测体重、实验室指标。吞咽功能训练(如口腔肌肉练习)和社交技能培训有助于恢复社会功能。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持续体重骤降、反复催吐或自杀倾向,应立即寻求精神科与多学科团队协作。患者及家属需意识到进食异常是需长期管理的健康问题,而非单纯意志力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