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亏脉陷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由阴虚火旺、气血耗损导致,表现为脉象异常(如虚空、弦细、结代)及全身症状(如疲乏、心悸、五心烦热)。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衡、气阴两虚,常见于久病、过度劳累或津液大量流失后。
主要表现与机制
- 脉象特征:脉虚(搏动微弱)、脉空(跳跃感)、脉弦细(细弱如弦)、脉结代(节律不齐),反映阴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
- 全身症状:头晕目眩、盗汗、口干咽痛、失眠多梦,严重者可能出现气短乏力或月经不调,与阴液亏虚、脏腑失养相关。
- 诱因与病机:长期劳累、大病久病、呕吐腹泻等耗伤阴液,导致阴虚阳亢,进一步引发气血瘀滞或气阴两虚。
调理方向
- 滋阴养血:通过中药(如六味地黄丸)或食疗(银耳、百合)补充阴液。
- 调和气血:针灸或艾灸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脉陷症状。
- 避免耗损:减少过度劳累、情绪紧张,保持规律作息以防病情加重。
阴亏脉陷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及时调理可缓解症状并恢复阴阳平衡。若长期未改善,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