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法是一种利用胶体金颗粒进行免疫检测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
-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通过氯金酸(HAuCl₄)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柠檬酸盐等)作用下,聚合形成20-40nm的带负电疏水胶体金颗粒。这些颗粒表面吸附负电的AuCl₂⁻离子,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态。
-
免疫标记过程
-
直接标记 :将抗原(如病毒蛋白)直接与金颗粒结合,用于检测抗原存在。
-
间接标记 :用已免疫的抗体(如抗人IgG)包被金颗粒,通过抗体-抗原反应实现检测。
-
二、技术特点
-
操作便捷 :无需复杂仪器,适合快速筛查。
-
灵敏度高 :能检测到微量抗原或抗体。
-
稳定性强 :胶体金颗粒在常温下稳定,适合现场检测。
三、应用领域
-
新冠检测 :用于快速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结果通过颜色变化(如紫红色条带)判断。
-
尿液检测 :检测尿液中的苯二氮卓类物质(如安定、地西泮)。
-
免疫研究 :在细胞化学、病原体检测等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中应用。
四、发展与改进
-
自动化与高通量 :现代技术发展为自动化仪器和液相芯片等高通量平台。
-
灵敏度优化 :通过调整金颗粒大小、浓度及抗体结合条件,提升检测灵敏度。
五、局限性
-
非特异性 :需针对特定抗原或抗体设计标记物,无法同时检测多种目标。
-
确诊依据 :仅用于初步筛查,需结合核酸检测等手段确认。
胶体金法凭借其快速、便捷、灵敏的特点,成为免疫检测领域的重要技术,尤其适合需要快速反馈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