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应急处置卡是针对危化品事故的快速响应指南,其内容通常包含以下核心部分:
一、基本信息模块
-
危化品基本属性
- 物质名称、分子式、分子量、CAS号、外观性状、相对密度、熔点、沸点、闪点、自燃温度、爆炸下限和上限等。
-
危害特性
- 人体毒性、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放射性等危害描述。
二、防护措施模块
-
个人防护
- 穿戴防毒面具、防静电服、橡胶手套、防护鞋等。
-
现场防护
- 设立警戒区,使用活性炭、惰性材料吸收泄漏物,防止火源蔓延。
-
应急处理
- 人员撤离、事故隔离、火源控制等操作流程。
三、应急处理模块
-
泄漏处理
- 立即停止设备操作,关闭供应阀,用砂土、活性炭或专用收集工具处理泄漏物。
-
火灾爆炸处理
- 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扑救,火势过大时立即报警并疏散人员。
-
中毒窒息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模块
-
人员管理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避免接触泄漏物。
-
环境控制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地下室等限制性空间。
-
后续清理 :事故控制后检查现场,清理残留物并检测环境安全。
示例(石油醚泄漏处理流程)
-
报告与响应
- 立即向班长、技术员报告,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
现场控制
- 划定警戒区,疏散人员,穿戴防护装备。
-
泄漏处理
- 用砂土或惰性材料吸收泄漏物,防止扩散。
-
医疗救护
- 对中毒或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模块的协同配合,可有效应对危化品事故,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