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烤肉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 东汉时期起源:嘉峪关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在新城魏晋墓群的壁画砖上得到了生动展现。
- 魏晋时期发展:魏晋时期,烤肉文化在嘉峪关一带流行,成为当时高官达贵的日常饮食,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 千年传承: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嘉峪关烤肉在选料、烤制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独特的工艺。
制作技艺
- 选料讲究:羊肉必须选用当地祁连山一年以内的小羯羊,这种羊肉质鲜嫩,毫无膻味,是烤肉绝佳的选择。
- 精细分割:烤肉的部位分割得极为精细,分为羊排、羊腿、羊肚、羊蹄、羊皮等,真正体现了“除了羊毛不能烤,其余身上都是宝”。
- 独特烤制:烤制前,新鲜的羊肉被切成适口的薄片或块,串穿在长长的铁签子上,然后放在炭火炉上进行焙烤。烤制过程中,烤肉师傅会不断翻动肉串,并撒上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等佐料,使羊肉充分吸收各种香料的味道。
- 秘制调料:使用滚沸的羊油快速锁住肉质中的水分,再烤一会儿,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烤肉便完成了。
文化意义
- 省级非遗:2024年12月,嘉峪关烤肉制作技艺被列入《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城市名片:嘉峪关烤肉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嘉峪关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 社交载体:嘉峪关烤肉成为人们社交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亲朋好友的聚会,还是陌生人的相逢,烤肉都成为他们共同的话题和享受。
发展与传承
- 文化推广:市文化馆非遗部负责人表示,将主要思考如何提升非遗烤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让嘉峪关烤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知。
- 旅游发展:随着保护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嘉峪关烤肉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必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食客前来品尝,为嘉峪关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嘉峪关烤肉,一道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美食,期待着每一位食客的到来,共享那穿越时空的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