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调整、运营亏损、产品同质化
惠民保停售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综合了政策、市场和运营等多方面因素:
一、监管政策调整
- 业务范围限制
2023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要求其3年内完成业务转型。部分养老保险公司因此停售了原本承保的惠民保项目。
- 规范市场秩序
早期惠民保产品存在核保不严、费率统一、逆选择风险高等问题,监管部门通过《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保险公司规范产品设计、强化风险管理。
二、运营成本与赔付压力
- 保本微利模式难持续
惠民保以低门槛、高保额为特点,但保险公司需在70%-90%的赔付率下运营,且需覆盖政府补贴和运营成本,长期来看难以实现盈利。部分公司通过退出部分项目降低风险。
- 参保人逆选择风险
由于无严格核保机制,健康状况较差的群体可能集中参保,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三、产品同质化与市场饱和
- “一城一策”导致产品趋同
各地推出的惠民保产品在保障范围、费率等方面差异较小,缺乏创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 市场退出与资源整合
部分公司通过停售产品退出市场,反而促使剩余产品优化设计,提升整体市场稳定性。
总结
惠民保停售是政策规范、市场机制与运营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建议关注政府主导的长期医疗保障体系,同时选择合规、可持续的商业补充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