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职工医保卡个人账户仍会打钱,但部分地区单位缴费部分已停止划入。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仍全额进入账户,单位缴费则全部纳入统筹基金。这一调整是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门诊报销待遇、优化基金使用效率。
-
政策调整背景
2023年起,全国多地逐步落实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政策。国家医保局明确要求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计入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共济保障水平。个人缴费部分(一般为工资基数的2%)仍全额进入医保卡账户。 -
个人账户变化趋势
改革后,部分地区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医保卡每月到账金额减少。例如,某地退休人员原每月划入200元,现调整为当地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5%。但参保人仍可使用个人账户余额支付门诊自费部分、药店购药及家庭共济支出。 -
门诊报销待遇提升
调整后,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范围。多数地区起付线降至100元以下,报销比例达50%-80%,年度限额普遍超过1万元。慢性病、特殊病种的门诊报销额度进一步提高,部分疾病年度限额达数万元。 -
常见误解澄清
“医保卡不打钱”的说法不准确。个人账户仍长期存在,且家庭成员可共享账户余额。部分地区保留单位缴费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的政策,具体需以当地医保局通知为准。参保人可通过医保服务平台查询个人账户明细。
医保改革强调“权益置换”,通过加强门诊保障弥补个人账户减计。建议参保人及时了解当地政策变化,优先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以享受统筹报销,同时通过家庭共济功能提高账户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