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OHS)是一种由严重肥胖引发的呼吸功能障碍,核心表现为清醒状态下持续低氧、高碳酸血症,并伴随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 90%的OHS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关键治疗手段包括无创通气、减重及综合管理。
-
典型症状与危害
患者常见肥胖(BMI≥30)、白天嗜睡、晨起头痛、活动后气促,严重时出现口唇发绀、下肢水肿。长期低氧血症会引发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夜间呼吸暂停可能猝死。约55%-88%患者合并高血压,代谢性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
诊断要点
需结合动脉血气分析(PaCO₂≥45mmHg)、睡眠监测及BMI评估。需排除COPD等其他病因,90%病例需同步筛查OSA。早期易漏诊,若肥胖者出现不明原因嗜睡或呼吸困难,应尽早就医。 -
核心治疗策略
- 无创通气:CPAP或BiPAP为首选,可改善肺泡通气、纠正高碳酸血症,需长期坚持。
- 减重:通过饮食运动减重30%-50%是关键,重度患者可考虑代谢手术(如胃转流术)。
- 辅助治疗:氧疗缓解低氧,药物(如乙酰唑胺)可调节呼吸中枢敏感性,但效果有限。
-
日常管理与预防
患者需规律作息、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夜间仰卧。家属应关注睡眠呼吸异常,定期监测血氧。健康人群需控制BMI<28,减少高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
提示:OHS与单纯肥胖或OSA不同,需专业呼吸科评估。减重是根本,但无创通气不可延迟。早诊早治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