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损害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对多系统代谢的广泛干扰,免疫抑制引发的感染风险,以及负反馈机制破坏的内分泌失衡。皮肤萎缩、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是典型表现,而消化性溃疡、青光眼和精神异常等副作用进一步凸显其“双刃剑”特性。
-
代谢紊乱与体态改变
糖皮质激素直接干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导致血糖升高(类固醇性糖尿病)、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以及蛋白质分解加速引发肌无力和皮肤变薄。低血钾和水肿常见于电解质失衡。 -
免疫抑制与感染风险
通过抑制白细胞功能和炎症反应,长期用药者易出现细菌、真菌或结核感染反复发作,且感染症状可能被掩盖,延误治疗时机。 -
骨骼与肌肉损害
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并促进钙流失,引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股骨头坏死与长期大剂量使用强相关。儿童生长迟缓和成人肌萎缩同样需警惕。 -
消化系统与眼部并发症
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溃疡或出血,胰腺炎风险增加;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晶状体混浊可能进展为白内障。 -
内分泌与神经精神影响
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突然停药可诱发肾上腺危象;情绪波动、失眠或抑郁等精神症状与激素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有关。
合理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与疗程,定期监测骨密度、血糖及眼科指标,必要时联合钙剂、胃黏膜保护剂等预防措施。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停是关键,避免自行调整引发反跳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