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性低温症是血糖过低引发的体温异常下降(低于35℃)的危急状态,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长时间未进食者,典型表现为心悸、出汗、颤抖伴随体温骤降,严重时可导致器官衰竭或昏迷。
-
核心机制
当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低于3.9mmol/L),身体能量供应中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无法维持正常产热,加之寒冷环境或保暖不足会加速体温流失,形成“低血糖+低温”双重恶性循环。 -
典型症状
- 早期:心慌、手抖、冷汗、饥饿感、面色苍白或异常粉红;
- 进展期:体温持续下降至35℃以下,出现反应迟钝、言语模糊、肌肉僵硬;
- 危重期: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微弱,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
高危人群与诱因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延迟进食或剧烈运动后未补糖;
-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合并感染或服用镇静药物;
- 其他:长期饥饿、酗酒、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
急救与治疗
- 立即补糖:口服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 缓慢复温:移除湿冷衣物,用毛毯包裹,避免直接高温烘烤;
- 送医指征:意识不清、体温低于32℃或症状无缓解需紧急就医。
-
预防关键
- 规律监测:糖尿病患者定时测血糖,避免药物剂量错误;
- 饮食与保暖:外出携带零食,寒冷环境穿戴保暖衣物;
- 风险规避:限制空腹饮酒,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后未补能。
提示:低血糖性低温症进展迅速,尤其夜间或独居时风险更高,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与紧急可大幅降低意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