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饮食需严格规避过敏原,并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关键措施包括:识别并回避8大类高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阅读食品标签警惕隐藏成分、采用渐进式测试新食物,以及备好急救药物应对突发反应。以下分点详述:
-
明确并回避过敏食物
90%以上的食物过敏由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甲壳类、小麦和大豆引起。过敏体质者需通过专业检测确定致敏原,并彻底避免食用。例如,牛奶蛋白过敏者需替换为氨基酸配方奶粉,哺乳期母亲应忌口乳制品。 -
警惕加工食品中的隐藏成分
预包装食品可能含过敏原(如麸质、乳清蛋白),需仔细阅读成分表。避免交叉污染,如对贝类过敏者需远离同一厨具处理的海鲜。 -
新食物引入遵循“渐进测试”原则
未尝试过的食物可先皮肤测试(如涂抹唇周),无反应后少量口含,确认安全再正常食用。水果建议削皮以减少过敏蛋白摄入。 -
应急准备与营养平衡
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等急救药品,突发喉头水肿需立即就医。长期回避过敏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
特殊人群的饮食调整
婴幼儿过敏高发,建议母乳喂养并延迟引入高风险食物;花粉过敏者需避免生食交叉反应性果蔬(如芒果、芹菜)。
总结:食物过敏需终身管理,结合医学诊断与个性化饮食方案。定期复查过敏原,避免过度避食导致营养缺失,必要时寻求临床营养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