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异常防御反应,主要与遗传、环境、年龄及免疫机制失衡有关。90%以上的过敏由牛奶、鸡蛋、花生等8类常见食物引发,症状轻则皮肤瘙痒,重则休克致命。婴幼儿因免疫发育不成熟更易过敏,部分过敏可能随年龄增长缓解,但花生、坚果类过敏常伴随终生。
- 免疫系统误判:过敏原(如牛奶蛋白、小麦麸质)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有害物质,触发IgE抗体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导致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 遗传因素主导:父母一方过敏,子女患病风险达30%;双方过敏则风险升至60%。家族过敏史者需格外警惕。
- 环境与生活方式:过度清洁、抗生素滥用可能削弱免疫耐受,增加过敏风险。婴幼儿过早或过晚引入固体食物也可能诱发过敏。
- 年龄差异:婴幼儿胃肠屏障弱、消化酶活性低,62%的0-3岁过敏由牛奶引发;成人则以小麦、海鲜过敏为主。
- 交叉反应与特殊类型:花粉过敏者可能对苹果、桃子过敏(交叉反应);小麦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FEIAn)需进食后避免运动。
总结:预防食物过敏需避免已知过敏原,阅读食品标签,婴幼儿可尝试逐步引入低敏食物。若出现严重反应(如窒息、低血压),需立即就医并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未来免疫耐受研究或为根治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