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发现血吸虫卵,通常是血吸虫病的直接证据,尤其提示肠道或肺部受累,可能伴随咳嗽、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 这类症状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血吸虫病,也可能涉及异位损害如肺血吸虫病,需结合疫区接触史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 急性血吸虫病:大量虫卵沉积引发免疫反应,表现为高热、腹痛、脓血便,粪便或黏膜活检中虫卵检出率高。部分患者因童虫移行出现咳嗽、胸痛等肺部症状,易误诊为肺炎或结核病。
- 慢性血吸虫病:长期感染导致肠壁纤维化或息肉形成,症状较轻但反复腹泻、肝脾肿大常见。晚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结肠狭窄,此时粪检阳性率反而降低,需依赖黏膜活检。
- 异位血吸虫病:虫卵经血流至肺、脑等器官沉积,肺型表现为哮喘、咳血痰;脑型可引发头痛、癫痫。直肠活检发现虫卵时,需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器官损害。
预防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治疗首选吡喹酮。若出现相关症状且曾涉足疫区,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