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中找到血吸虫卵,很可能意味着患有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人体所致。以下为你详细展开:
- 传播途径与感染机制:血吸虫的传播离不开特定的中间宿主钉螺。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后,虫卵孵化出毛蚴,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最终形成大量具有感染性的尾蚴。当人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在极短时间内穿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肝脏等器官。
- 血吸虫在体内的寄生与产卵:进入人体的血吸虫童虫会随血流抵达门静脉系统,逐渐发育为成虫并在此定居。成虫成熟后,雌雄虫合抱开始大量产卵。这些虫卵部分会随门静脉血流沉积在肠壁组织,这也是在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时能发现虫卵的原因;还有部分虫卵会通过肝脏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进入肺部等异位器官。
- 引发的身体病变:血吸虫卵具有强烈的抗原性,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在肠壁和肺部,虫卵周围会聚集大量免疫细胞,形成嗜酸性肉芽肿。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溃疡、增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在肺部则可能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
若在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中找到血吸虫卵,务必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接触史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