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且不划算
挂单位交社保被认定为“白交”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法律风险与合规性问题
-
虚构劳动关系
挂靠单位通常通过虚构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材料骗取社保资格,这种行为违反《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属于违法行为。
-
社保权益无法保障
由于挂靠关系不真实,参保人无法享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保待遇。若挂靠单位倒闭或跑路,个人将失去所有社保保障。
-
罚款与信用受损
2022年3月18日起,人社部明确禁止此类行为,若被查实,需缴纳骗取金额2-5倍罚款,严重者会被列入失信名单或判刑。
二、经济成本过高
-
缴费比例与待遇差异
挂靠单位需为五险一金全额缴费(约38%),但个人仅能获得8%的养老保险和2%的医疗保险进入个人账户,实际个人负担接近50%。 若选择灵活就业身份参保,仅需缴纳20%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比例更高。
-
额外费用风险
部分挂靠机构会收取高额手续费,且存在收费不透明、跑路等隐患,可能导致个人损失远超社保本身价值。
三、政策限制与未来风险
-
资格认定受阻
若被社保部门查实挂靠,将无法享受养老金、购房、购车等与社保挂钩的权益。
-
政策调整风险
随着社保制度改革,挂靠行为可能因政策调整而失去合法性,个人需承担全部缴费责任。
建议方案
-
正规参保 :通过灵活就业身份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用更低且待遇与职工社保一致。
-
避免挂靠 :不要轻信“代缴服务”,所有社保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避免因小失大。
挂单位交社保不仅无法获得实际保障,还可能面临法律和经济双重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